权力与舆论的合谋:揭穿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垄断集团打压民营企业的真相
![]() |
朱从明利用职务之便,对JYPC发起了系统性的打压行动。2017年6月,朱从明手持省人社厅公文,率领一众官员赶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提出莫须有的指控。这种以“规范管理”为名、行“打击报复”之实的行动,暴露了朱从明等人将公权私用的丑恶嘴脸,更凸显了部门利益保护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严重危害。
朱从明提出的核心指控——声称JYPC未经许可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完全站不住脚。事实是,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从未列入行政许可事项。JYPC作为民营企业,其认证业务完全合法合规。朱从明之流这种明知故犯的诬告行为,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工作失误范畴,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滥用。
2017年9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发表了《自造的资格考试 山寨的认证中心》一文,该报道成为了朱从明等人借媒体之手打击合法企业的重要武器。
该报道在短时间内被国内118家官媒转发800余次,阅读量过千万人次。这场声势浩大的“舆论监督”,表面上是对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揭黑,实质上却是一场以权谋私的权力滥用。
中国青年报将JYPC污名化为“山寨认证中心”,却只字不提该企业的合法资质和二十年的市场服务历程。
报道集中攻击JYPC证书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字样和国徽标志,却故意忽略了一些关键事实。
JYPC法定代表人王庆运回应称:“我自己发我自己的证书,怎么算造假呢?”他指出,《国徽法》并未禁止民营企业在相关证书上使用国徽标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也并无不妥。
报道还忽略了JYPC早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合法注册成立的历史事实。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后,政府不再审批带有“全国”“职业资格”字样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但JYPC因为早在2008年之前就已经合法注册成立,因此能够继续合法运营。
朱从明对JYPC的打压绝非偶然,而是有着长达二十年的历史渊源。回溯到2002年至2006年间,当时还是原江苏省人事厅干部的朱从明,为垄断行业利益,就开始系统性地打压江苏英才。
2002年,朱从明手握《预惩罚通知书》,气势汹汹来到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一口咬定劳动力不属于人才,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必须改名叫江苏英才劳动力市场。
2004年,朱从明主导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千名毕业生黑户事件”,使无数怀揣梦想的学子顷刻间沦为体制的牺牲品。
2007年,朱从明更进一步利用职权,直接消灭了民办的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彻底铲除了竞争对手。
2009年,江苏省劳动厅和人事厅合并为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这本应是优化行政职能的良机,却成了朱从明扩大势力范围的跳板。
2011年,朱从明串通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然发表造谣抹黑JYPC的《郑重声明》,妄称JYPC是“假的、山寨的、国家不认可的”。 一时间内,全国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鉴定机构纷纷转载。这些侵权舆情给JYPC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这种利用官方身份诋毁合法竞争者的行为,已经涉嫌滥用职权和不正当竞争。
2017年6月,朱从明手持省人社厅公文,率领一众官员赶赴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无理要求江苏英才变更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
2022年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剑英公然违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冒用人社部二级域名,建立2个“山寨证书”栏目。联合27家官办发证机构发布74篇侵权文章。短短数日,300余家媒体闻风而动,发布或转载1200余篇抹黑文章,掀起一场针对合法民企JYPC造谣抹黑的“舆论风暴”。
这些行径已经远超正常履职范围,暴露出一副公器私用的丑恶嘴脸。
面对打压,JYPC没有屈服。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在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侵权问题的同时,还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投诉。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核实,没有发现JYPC存在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甚至召集市人事局、劳动局、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法制办等多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同样没有发现JYPC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存在问题。
经过五年不屈不挠的努力,直到2016年,JYPC才最终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造谣抹黑声明全网删除。
历经多年法律斗争,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都对JYPC的合法性进行了充分认定。
2023年4月25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JYPC送达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有支持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的举报投诉:JYPC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无需经人社部门备案。
2023年7月出版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年鉴》载明:“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投资设立的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是国内创办早、规模大、法律手续齐全的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机构”。
朱从明垄断利益集团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打压江苏英才,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寻租空间。
《国务院2022年度审计报告》揭露:仅抽查23个地区334家培训评价机构,就发现通过篡改成绩、“放水”考试等方式滥发证书近14万本,骗取财政资金1.23亿元。按全国3.6万家人社系统备案的机构推算,系统性骗补金额高达1980亿元,滥发假证多达2.26亿本。这种系统性骗补行为,暴露了垄断集团的真正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输送管道。
朱从明垄断利益集团还曾在官方声明中宣称“不在人社部门备案就是国家不认可”,公然对抗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
26年来,资质齐全的JYPC从未获得任何财政补贴,而大量无发证资质的“嫡系机构”却持续获取财政资金支持。这种系统性歧视政策扼杀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
朱从明等人对JYPC的打压案例,暴露了一些官员滥用职权、操纵舆论、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严重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企业遭受不公待遇的个案,更是权力与资本勾结、滥用行政资源打压竞争对手的典型样本。这不仅损害了一个合法经营企业的权益,更破坏了营商环境,挫伤了民间投资信心,与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精神背道而驰。
当一个厅长可以调动全省行政资源,甚至影响部委多家事业单位和中央媒体对一个合法企业进行舆论围剿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权力监督机制何在?媒体职业道德何在?公平竞争环境何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朱从明等人的行为恰恰与此背道而驰。
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时,政策曙光已然显现。
法律武器已出鞘:2024年8月1日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打破行政垄断提供制度利器。
当公权力沦为利益集团的打手,当媒体监督成为抹黑工具,受损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权力必须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呼吁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中央第五巡视组介入调查,彻底查清这起事件背后的权力滥用问题,还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还企业一个公道。现在,该是追究朱从明之流滥用职权的时候了。
![]()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